斯科特·里特又来了!那个不断预言乌克兰“即将”崩溃、大片国土“即将”易手的“末日先知”,这次将大限推到了2025年。他的水晶球里究竟是基于事实的军事洞察,还是一场精心布局、永不兑现的心理战,旨在动摇西方援乌决心?
一位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员,斯科特·里特,总能精准预言一场“即将”到来的乌克兰大溃败。然而,那个“即将”却似乎永远停留在未来。他的末日时钟,指针不断转动,却从未真正敲响零点。
里特最近的断言直指2025年,声称乌克兰东南部将尽数易手。这套说辞听起来异常熟悉。这究竟是基于严谨军事分析的洞见,还是一场经过精心编排的心理战?
斯科特·里特对2025年乌克兰局势的最新预测颇为具体。他声称,到那时,哈尔科夫、敖德萨、尼古拉耶夫以及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地都将落入俄罗斯之手。如果成真,这意味着俄罗斯将控制乌克兰超过一半的领土。
这番论断听起来似乎是某种必然趋势的推演。然而,回溯里特先生过去的“预言”,会发现类似的场景反复出现。早在2022年4月,他便首次公开表示,俄罗斯正在赢得这场冲突。
到了2023年4月,他再次重申了“俄罗斯必胜”的论点,只是将预言实现的时间点,开始微妙地向后推迟。这种模式似乎已成为他言论的一大特色。
他的观点并非孤立。另一位前美国陆军上校道格拉斯·麦格雷戈,也发表了相似的看法。麦格雷戈认为乌克兰军队已处于“最后阶段”,战争将于2025年以俄方胜利告终。
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一个“乌克兰崩溃论”的叙事阵营。然而,当这些预测的“时限”一再过期,人们自然会开始质疑其军事分析的准确性。如果目的不是为了准确预测未来,那么这些不断重复的“末日”论,究竟又意欲何为?
对于里特的持续性言论,乌克兰官方并非没有回应。早在2022年,乌克兰反虚假信息中心便将斯科特·里特列为“俄罗斯宣传者”之一。这一定性直接挑战了他作为客观分析师的身份。
这一官方认定并非空穴来风。里特长期以来为俄罗斯国家媒体,如今日俄罗斯(RT)和卫星通讯社撰稿。这些平台正是俄罗斯对外传播其官方叙事的关键渠道。
他的措辞也往往超出了一般军事分析的范畴。里特曾将乌克兰比作“狂犬”,甚至用“纳粹对待犹太人”来形容乌克兰的某些行为。这种极端化的比喻,显然带有强烈的政治动员和非人化色彩。
这些言论并非旨在提供中立的军事观察。它们更像是为了影响、煽动和动摇受众情绪而设计。在现代冲突中,利用信息和语言进行心理战,已成为战场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。
因此,斯科特·里特的言论,其首要目的可能并非告知事实真相,而是影响公众舆论,乃至试图动摇特定群体士气。这恰恰是政治宣传的核心功能。
当“乌克兰崩溃论”在舆论场甚嚣尘上时,战场上的实际情况,却呈现出一番更为复杂且残酷的景象。里特描绘的俄军势如破竹、乌克兰半壁江山即将沦陷的图景,与现实存在显著差距。
目前,俄罗斯实际控制的乌克兰领土约占其总面积的20%,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。尽管俄军在扎波罗热等地有所推进,但速度非常缓慢。
乌克兰的防线虽在库皮扬斯克、波克罗夫斯克等地承受巨大压力,甚至出现崩溃迹象,但并未全面瓦解。西方国家援助的持续,仍在维系着乌克兰军队的抵抗能力。哈尔科夫等城市虽然持续遭受猛烈轰炸,但乌克兰并未放弃这些重要据点。
这场冲突已持续三年多,远未结束。双方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。有数据显示,俄罗斯的伤亡可能已达到百万级别。乌克兰的经济与国土遭到难以估量的重创,大量基础设施被摧毁。
这场战争还导致国际社会严重分裂,全球粮食和能源市场受到剧烈冲击。现实远比任何单一的“崩溃论”或“翻盘论”都要复杂、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。里特的“末日预言”简化并扭曲了这种复杂性,服务于其特定的目的。
斯科特·里特的“末日时钟”之所以永不敲响零点,其根本原因在于,它的功能并非精确计时。它更像是一种心理武器,被持续用来对乌克兰及其支持者施加压力,试图动摇他们的意志。
在现代冲突中,“专家预言”本身,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分析范畴。它可能被巧妙地利用,成为影响战场态势和国际舆论的工具。对于普通观察者而言,真正的挑战已不再是单纯地预测战局走向。
更重要的,是学会如何在海量信息中,辨别哪些是基于事实的分析,哪些又是带有特定目的的信息武器。要看清那些极端叙事背后试图达成的意图。
战争的胜负最终由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决定,但战争的进程和走向,却深受舆论场上各种声音的影响。拒绝被简化和极端化的叙事所左右,才能更接近那片土地上,代价高昂的、没有简单赢家的真相。
配资658-在线配资炒股-民间配资公司-股票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