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新知财商早观
文丨新知君
9月,快手迎来了一个多事之秋。
监管出手,快手(01024.HK)相继遭遇约谈、子公司被立案调查。
9月19日晚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以下简称“市场监管总局”)官网披露,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成都快购”)被立案调查。市场监管总局称,对成都快购立案调查,是为了进一步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,推动直播电商行业提升合规水平。
曾经在短视频领域风光无限的快手(01024.HK),如今正面临一场全方位的压力测试。监管之剑骤然落下,增长引擎显出疲态,资本市场用脚投票——那个依靠用户高速增长和电商狂飙突进的时代,似乎正渐行渐远。
增长神话褪色
9月,快手迎来了一个多事之秋。快手旗下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“快手小店”平台被指控涉嫌违反《电子商务法》。几乎同时,国家网信办因平台热搜榜单存在“泛娱乐化倾向”,对快手采取约谈、责令改正及警告等措施。接连的监管重拳,直指快手内容生态与电商业务的核心运营模式。
成都快购迅速回应将“积极配合调查”,但市场疑虑难消。
令人担忧的是,快手曾经引以为傲的增长引擎正在失去动力。2025年第二季度,快手电商GMV为3589亿元,同比增长17.6%。这一数字看似可观,但放在历史坐标中则相形见绌——2020年,其GMV增速曾高达539.1%,即便在2021年也维持在78.4%的高位。
与此同时,快手的整体业绩也显现疲态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营业收入676.54亿元,同比增长12.04%;净利润89亿元,同比增长9.90%。这与2024年同期净利润1234.10%的惊人增速形成鲜明对比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快手第一大收入来源的线上营销服务(广告)增速也开始放缓,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0%,较上年同期的26.75%明显下降。
根本症结何在
快手面临的困境,表面上是监管与增长的双重压力,实则暴露了其商业模式的深层隐患。
用户增长见顶是不争的事实。2024年第三季度,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.4%至4.08亿,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.3%至7.14亿。而据国海证券估算,微信视频号早在2023年日活就已达到4.5亿,抖音更是拥有超7亿日活。快手已从行业“老二”滑落至“老三”位置。
电商护城河不深成为另一大短板。快手的“泛货架”战略推进缓慢,其GMV占比在2024年前三个季度分别为25%、25%以上和27%,提升并不显著。
相比之下,抖音同期由货架电商带动的成交额已占整体GMV的42%。同时,快手仍难以摆脱对头部主播的依赖,辛巴家族等顶级主播尽管屡次引发争议,却仍是平台GMV的重要贡献者。
寻找新增长点
面对核心业务的增长压力,快手也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。
短剧业务被寄予厚望。快手推出了“付费短剧会员”模式,提供3天、7天、30天不同时长的会员服务。然而,这一模式面临监管收紧和免费短剧崛起的双重挑战。字节旗下免费短剧APP“红果短剧”活跃用户已达1.4亿,表明免费模式可能成为市场主流。
AI技术成为另一突破口。快手推出的视频生成大模型“可灵”已更新至1.6版本,并实现了超1亿元的累计营收。但这一数字不足快手全年营收的千分之一,商业化前景仍不明朗。
金融业务则起步较晚。2025年6月,快手推出信用支付产品“快手月付”,试图构建“内容种草—直播带货—金融服务”的闭环。然而,相比2015年就已推出的蚂蚁花呗和早已布局的抖音月付,快手在这一领域已落后多年。
资本市场的反应
资本市场对快手的信心波动明显。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,快手港股报75.80港元/股,总市值3274亿港元。尽管较年初上涨83.31%,但与2021年2月股价达417.80港元、市值1.73万亿港元的巅峰时期相比,缩水超过80%。
不过,也有市场观点认为快手的长期价值仍被认可。在纳入港股通后,快手获得了内地资金的涌入支持。同时,其在海外市场的拓展——尤其是拉美市场的Kwai和东南亚市场的SnackVideo——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.8亿,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量。
前路在何方?
对于快手而言,当前面临的不仅是一场合规整改,更是一场商业模式的深度重构。
平衡内容生态与商业变现:如何在治理违规内容的同时,保持平台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,是快手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。过度商业化已导致内容质量下滑,而严格监管又可能影响流量——找到中间地带需要高超的运营智慧。
重建差异化竞争优势:随着短视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快手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价值。“信任电商”和私域流量曾是快手的独特标签,但在监管收紧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这些优势需要被重新诠释和强化。
开拓真正可持续的新增长点:无论是短剧、AI还是金融业务,目前都难以扛起增长大旗。快手需要找到与核心业务协同性强、且具备足够市场空间的新领域,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。
监管风暴之下,没有企业能够独善其身。但正如中国互联网行业多次证明的那样,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。对于快手而言,能否将当前的监管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,重新定义自己的增长故事,将取决于其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。在合规框架下探索创新,在增长放缓中寻找新机,这场压力测试的结果,将决定快手能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网江湖中守住自己的阵地。
新浪声明: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责任编辑:杨红卜
配资658-在线配资炒股-民间配资公司-股票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